高樓林立的廣州珠江新城CBD,這里有數以十萬計的白領人士上下班。一些白領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,不是立刻回家,而是簡單地吃個便餐,就來到了健身房。他們脫下正裝,換上運動服,手上戴著拳套,活脫脫一個參加拳王爭霸賽的斗士。這便是近幾年在國內大城市新興的運動——白領拳擊。
——《南方日報》
說到白領拳擊,其實我首先想到的代表人物其實是最近和美團打得火熱的滴滴CEO程維。
畢竟是我所知道練拳擊的白領中身價最高的人……他那句針對美團的“爾要戰,便戰”令人印象深刻!
滴滴CEO程維:我打了一年拳擊,現在一拳過來我眼睛都不會眨
》
對于日常工作壓力極大的都市白領而言,拳擊是一種發泄,更是一種鍛煉自己身體與精神專注力的生活方式。
在中國經濟變革轉型的過程中,白領作為經濟圈層中的主體之一,廣受關注。
他們不僅要面對宏大環境的壓力,也面臨自我身份的焦灼和痛感,尤其是當下中產階層與社會其他階層之間的流通越來越多,白領身份的透明度和顆粒質感空前增強。
普通白領脫下西裝變拳擊手,安靜和暴力之間的反差,實則是都市人面臨的心理焦慮和生存壓力。
白
領拳擊的起源
上世紀90年代,白領拳擊這項新興運動在紐約布魯克林的格里森俱樂部誕生。在隨后的10年時間,這項起源于華爾街的運動在歐美國家迅速發展。
在2000年,英國倫敦的銀行家們組織起了全英國第一場白領拳擊秀。除了歐美國家之外,亞洲國家新加坡也掀起了一陣拳擊熱。
《今日美國》就撰文稱:“白天,他們一副職業行頭,被困在辦公桌前;下班后,脫去職業套裝,拋去領帶和高跟鞋,戴上拳擊手套和頭盔,才是真正釋放自我的時候”。
白
領拳擊——“新高爾夫”
這些投身其中的拳手們平日里都是各個領域的精英人士,他們這些白領不會因拳擊辭掉自己的工作,拳擊對他們來說也不完全只是宣泄自己的手段。這項運動還被《金融時報》評為了“新高爾夫運動”。
緩解壓力、強身健體,這大概就是大部分白領會投身到這個領域的一大原因。但如果僅僅是以上原因的話,參與任何一項運動可能都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。
《金融時報》稱,人們喜歡拳擊是因為拳擊迎合了人類需要打擊東西的天然本性。(侵犯性是遺傳特征,如果人類不具有這種遺傳特性,就會被老虎吃掉)
白
領拳擊的獨特優勢
很多女性會介意練肌肉變得粗獷。但拳擊不像那樣器械訓練,會把肌肉練得一塊一塊的,反而是會把肌肉線條拉長,讓整個人看上去更修長。而且拳擊可以鍛煉到全身的各個部位,練到體能、耐力,還包括反應力、協調能力、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,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全面的運動。
同時,它能提高人的情緒管理能力。在一個人被對手擊中后,他的本能情緒是害怕或憤怒,但這兩種情緒都是不好的,它們會讓人的判斷能力下降。一個接受過訓練的人在被擊中后,則會很冷靜,并伺機反攻!叭缃,人們的工作、生活壓力普遍較大,擁有很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!
跑一場馬拉松、攀登乞力馬扎羅山(非洲最高峰)或者游過英吉利海峽,都能讓人收獲一個強健的體魄。但正是因為白領拳擊獨特的魅力,令其在全球范圍內靠著口耳相傳的方式擴張得很快。
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同事都開始帶著拳套打拳了,千萬不要驚訝,因為其實很有可能是你OUT了!